中原科技网-必赢棋牌
——写在父亲去世三十年之际
侯富军 侯晋军
阳城县白桑镇通义村是全县第一个国家级命名的“文明村”、“绿化村”、“卫生村”,从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通义村一直是都是阳城县树立的“先进典型”、“模范村”,晋东南地区“十面红旗”之一。我的父亲、村党支部书记侯国太曾多次出席中央、省、市、县有关会议并受到表彰奖励。
五月的阳城县白桑镇通义村到处是绿色的海洋,目及之处,山峰、峡谷遍地皆绿。绿在喷涌,绿在漫溢,河流,湖泊,村界里的一切都被绿色渲染,处处飘逸着绿的韵律。
望着隐隐青山、悠悠碧水,我想起为绿色追求倾注一生心血的父亲,以及通义村的筚路蓝缕、峥嵘岁月。
要说通义村,不能不讲到我的父亲,因为他和他的一生、他的事业,都与通义村紧紧相连。
他的责任心、事业心太强,他认准了的事就必须要干好。他和党支部一班人把一个穷乱脏差村,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他呕心沥血为之付出了一辈子,最后倒在了工作岗位,享年52岁。
五月十二日是他离开我们三十年的忌日,今天,为了怀念他,我和弟弟想起他在工作中总结出的顺口溜。他的干事创业经历,矢志不渝的为民精神,时刻激励、鞭策着我们。
下面,我就借用父亲的顺口溜讲一下昔日阳城县白桑乡通义村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
通义的昨天,1968年前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穷、乱、脏、差”:“天旱地裂粮不长,有雨时节都冲光。刮风沙土满天飞,下雨污水流成洋。”“山是秃头山,地是黑沙板。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村里光正副书记、主任就换了三十多个,他们之间:“开会不说话,说话就吵架。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村里面貌是:“村东村西是臭河,村内破房灰堆多。刮风沙土满天飞,下雨脏水流成河。牲畜粪便满街摆,蚊蝇成群跳蚤多。猪圈厕所横街挡,公共场所不卫生。瘟疫流行疾病多,缺医少药没法活。家家户户吃返销,拖儿带女往外跑。”
林业状况是:“椿槐杨柳全砍光,桑树成了秃桩桩。村边路旁长些树,是材料的无几株。”
周围环境是:“白草茫茫沸山岗,到处沙丘黑丧丧。往南看,荒山座座多凄凉,往北看,穷岭架架秃光光。”
就是这个穷地方,使通义村的人外出办事,说话不响,做事不成。连年轻人的婚姻也成了老大难题,村里的姑娘嫁到了外村,周围邻近村的姑娘也瞧不起村里的年青人:“东也去,西也去,千万不敢去通义。有女不嫁通义村,缺吃少穿没住房。种田不打粮,种树树不长。锅碗碟盆叮响,逃荒要饭打饥荒。”
群众孙干会一家人到外地要饭,离村时,对送他的群众说:“我以后三不回家,不发财不回家,死了不回家,倒运了不回家。”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通义村。
(二)
1968年,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了,针对这种落后状况,班子内部首先进行了讨论,制定了改变通义面貌的方向、目标,然后又紧跟着制定了村干部约法四章:不准贪污腐化,不准自私本位,不准多吃多拿,不准打击报复。
同时,要求以详细的“八不、四严、五带头”为准则。“八不”:不受请,不受贿,不贪污,不浪费,不腐化,不多吃,不多占,不脱离劳动和群众。“四严”: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庭,严格要求亲友,严格要求近邻。“五带头”:带头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引导群众改变通义面貌,带头在村中树立新风尚新形象,带头同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
他们绘制了蓝图,他们要靠绿化兴村,靠林果富村。
“山上造林,河沟填地,粮果结合,建设新村”。
没有钱买树苗,自己育;没有技术人员,派人去学;怕干不好,外出考察。
他们到过李顺达的平顺县西沟村,看到从穷山沟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荒山上植上松柏树,保住水土流失,建成百亩良田。认准的事情,说干就干起来了:“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群众运动突击搞,专业队伍要抓好。”
战斗序幕刚拉开,风凉话四起,就有人说:“荒山秃岭干圪粱,植树就是瞎折腾,石多土少没有水,栽多死多没商量。”还有人说:“黑沙圪堆去栽树,是叫社员白受苦,不如趁早收拾起,省得误工又饿肚,栽的远了看不住,栽的近了难管护,年年栽树不见树,干脆不如不栽树。”
面对众多流言蜚语,支部召开会议,坚决执行植树造林的决定,必须用事实回击和教育落后消极的人。于是宣传到:“坡陡地薄是实话,如今决心改造它。哪怕栽活一棵树,说明山上能栽树。只要栽活一棵树,说明通义能栽树;只要栽活一棵树,就能栽活一山树。”
当时公社领导听到这种话,根据通义情况,立即驻村调查指导工作,可谣言传开,一些人乘机又说:“公社干部,来得不少,指手划脚,吃饱就跑。”
面对暗潮涌动严重干扰工作,为鼓励群众干劲,支部又召开会议,采取对策,决心把这股邪风顶回去:“定计划,作宣传。林业宏图真可观。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通义换新天。愚公移山靠决心,事在人为靠干劲。绿化荒山扎富根,再苦再累为子孙。”
在植树造林中,提出了鼓励人们苦干实干的口号,他们写成了标语贴在村头街巷:“千古矸石山,如今要改观。起出石头填上土,三九严冬继续干,大地冰封不停工,冷风刺骨不觉寒。绿化祖国志不移,誓叫通义换新貌。”“财富到处有,只要人动手。只要动上手,要啥啥就有。”“林业可真了不起,千万不要看不起。三里石头七里土,绿化通义不叫苦。”
为打消一些消极思想,给干部群众鼓劲,父亲引用郑板桥的竹石诗回应对造林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栽植北山苹果树时,他们一刨一个坑,然后在远处挑上土、担上水栽植苹果树。当时,双目失明的李羊羔还是听了党支部的号召,让家人带着到工地用手持铁钎,凿眼开炮,村里的干部们更是披星戴月,加班加点。
(三)
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进入80年代,历经了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通义人民的辛勤劳动,终于换来了一个崭新的村庄。看:“南山松柏翠,北山花果香。新房齐整整,街道平平坦坦。自来水通全村,电影电视天天放。公厕猪圈变了样,面貌大改不寻常。”
村民们多数修上了新房,所用建房木材,樑檩小椽都是自己村的。人们说是:“绿叶伴夏来,黄叶迎秋往。山村美如画,四季美如春。”
村民的房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住的是:“新盖的房,雪白的墙。中间挂上各种像,时兴家具摆满堂,幸福和谐很安康。”
在村中行走:“白天看不见村庄,晚上看不见灯光。下雨淋不湿衣裳,修房屋不缺檩樑。”
座座童山染黛,层层梯田披绿。通义村当时每年仅林业方面收入八万多元,全村四旁成材树户均可得2000多元,人均收入330元,公共积累40多万元。真可谓: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少人把通义村称为“绿色银行”。
(四)
通义村靠林业兴村,一花引得百花放,牧农工商齐发展。村里成立了林业队,在全县较早办起了苗圃,花圃;办起了煤矿,硫磺厂,耐火砖厂,机砖厂,琉璃厂;使村民人人有活干,个个有事做。
全国首创“一条龙教育”。为使村民人人享有文化、教育的待遇,把人生从幼到老划分为五个单元,即幼儿园,学校,青年之家,联合学校,敬老院。凡通义村民生下的孩子一律免费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是县里专门分配的;孩子到上小学岁数,免费上小学;没考上学校的进入青年之家,在这里学习农村各业知识,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村里成立了青年梆子剧团,多次获省市县荣誉。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之家”牌匾;到了40岁就到了联合学校,在这里学技术,学各行各业的创新和成果。到60岁便可以到村敬老院享受老年人的各种待遇。通义村每年召开模范表彰会,坚持新事新办,婚事简办,年轻人结婚实行集体婚礼,老年人去世实行集体公墓。这两项改革在全县实行最早,坚持时间最长,请当时的国家民政部长吃酸菜干面曾一度成为佳话。
那个离开通义村的孙干会带着一家子回来了,村里帮助给安排了住房,又给大儿子说了媳妇。外村的姑娘们争先恐后地往通义挤了,他们说:“东不去,西不去,一心一意去通义。”
通义变了,一把扫帚扫天下,扫出文明新风尚。
通义变了,大街小巷上水泥硬化,走在上面,又卫生又舒服,平光光,可与都市街道相比。
通义变了,村里对房屋,牲畜家禽圈,厕所进行了规划,统一建了公厕,修建了文明墙,制定了“大扫三、六、九,小扫天天有”卫生公约制度。
姑娘小伙变了,时髦新装,与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把青年之家吵个不休。
老年人变了,看报、下棋,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敬老院成了他们的第二个生活乐园。
幼儿变了,在幼儿园学会文明语言,基础文化,懂得爱护树木,人人有责,知道你来,会说叔叔,您好。
小学生变了,在先辈们给创造的舒适环境里,知道学习很重要,要不然对不起父母及老师的亲切关怀。
农民变了,在农民技术学校,中年人们定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用知识管理土地,用法律保护自己,用文化武装自己。
通义人结婚定的是集体婚礼,这个规矩已坚持了二十多年,通义人死了是集体公墓,这个也坚持了十多年,通义人生活在这么一个村里,从生命的开始到人生的终点,在不同年龄,不同阵地内都受着不同的教育,难怪有一些有识之士说:通义村群众生活在一个安定祥和的大家庭。
群众的生活状况是:“照北向南盖新房, 一人一院真漂亮。水泥地板雪白墙,中间挂起各种像。高档商品买几样,新式家具摆满堂。承包几亩责任田,耕种管收全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大米白面日三餐。睡着香,吃着甜,妻子儿女话灯前。”
老年人更是活得开心:“村里办起养老院,老人个个笑开颜,评茶论说形势好,观战弈棋情更乐。”
通义村呈现出:“春季鲜花满园,夏日绿树遮天。秋季花果满枝,冬季松柏常青。”
瞧南山:青松翠柏郁郁葱葱,环抱公墓。
望北山:苹果桃梨硕果累累,万紫千红。
环村望:东西南北,鲜花含笑,争奇斗艳。
俯首看:街巷两旁,杨柳婀娜,指向蓝天。
外来人看通义:“绿水青山多妩媚,满目苍翠皆美景”。
村里还计划修一条南北横穿全村的公路,其规划是:“一条公路通南岭,公路两旁杨柳青。车上行走不颠簸,便于交通省路程。”
一切都是绿色带来的丰硕成果,为了保护树木,树立爱树美德,党支部安排人在村头写上下面的话:“树木绿油油,植自人民手,爱树是美德,毁树必追究。”
(五)
“通义村的林木越多,侯国太的头发越少”。社会的发展和群众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父亲的压力越大,掉发严重,二十多岁便戴上一顶黄军帽,加之日久操劳导致身体疾病多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过度劳累,父亲的身体每况日下,他多次向党组织递上辞呈要求退离岗位,但都被拒绝。1992年他召开党员干部会议,留下四句话:“风餐露宿汗流多少,艰苦创业你可知晓。前人留下这万贯家业,你万万不可来毁掉。”
建设通义“美丽大花园”,打造“多彩桑林”景观带是通义村日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六多”(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景观、多功能、多效益)“四有”(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红叶飘霜,冬有踏雪寻梅)
要求,大力发展观花观果树种,彩叶树种,提高彩色树种比例,优化桑林群营结构,构建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林和风景线,实现“色彩通义,休闲乡村”规划。
为了向更高的绿化标准迈进,村里已培育苗木二十多亩,有各种花卉、风景树二百多种,价值十多万元。有村民提议在南岭立一块大牌,上面写着:“南岭松柏长年青,先辈精神后人敬,艰苦奋斗干革命,风流人物数当今。”
明天的通义会是什么,看看远景规划。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街一样,一段一景,花卉引路,不见黄土,树荫遮天,花开遍地的壮观。”
编辑:朱广志
电子版展示:点击图片看大图
注:本网电子版展示图片仅为提升阅读视觉效果,方便读者传阅、下载保存之用,并不代表本网持有相关出版物。若需要大量精美作品电子版请与本网编辑部联系。
中原科技网编辑部:ccdd3322@126.com 电话:13783510422